精选七堇年作品研究综述118句文案

祝福语
评论 2024-04-18 08:54:36 浏览

七堇年作品

1、七堇年作品大地之灯

(1)、书中不避讳青春期的幽怨,但更多涌动的是一种温暖向上的正能量,是对那时年华的怀想,对正处人生黄金期的少男少女的激励与鞭策。

(2)、有时候沿着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脉络向深处追溯,就清晰地感到每个人灵魂深处的雷同。

(3)、本书写尽了叶一生、叶知秋两姐妹的迥然却都近乎悲哀的命运。江南古镇一起长大的姐妹花,踏入俗世后彼此体验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是无论怎样努力,她们都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4)、所谓毒害,只不过是你为曾经泥泞的、混乱的、失败的过去找了一个不用自己负责的借口罢了。

(5)、七堇年:会啊,不过现在写的越来越慢,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人长大之后,表达意识就收缩了。但是恰好证明你来到了另外一个阶段,有些事可以继续的。

(6)、十年间,七堇年相继推出了《澜本嫁衣》《平生欢》等长篇作品。2018年,她站在长篇小说创作的第十个年头,隆重推出了第四部长篇小说《无梦之境》。

(7)、在《大地之灯》中,作者在简生和母亲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淮”的形象。这是一个在年龄上几可以做简生母亲的女子,但她和简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而有暧昧的关系。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功能人物,她充当的是简生母亲的替代和补充,以帮助简生顺利地成长。

(8)、这段话道出了七堇年内心的真实想法,她尝试与过去的影子告别,与青春分手,准备以另外一种姿态开始新的征程。

(9)、“你好,堇年”首次征文活动,随着十篇读者文章的发布完成,已经进入尾声。在活动结束的最后,我们诚邀各位小伙伴为这十篇诚意满满的文章进行一次投票。票数最高的前三位,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此外,已经入选的这十位读者朋友,每人将获得七堇年老师的全部作品一套。

(10)、但七堇年也知道,这样的想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在稍后的《澜本嫁衣》中,她放弃了这样的想象,开始直面成长过程中残酷甚至残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灯》的纯净与希望,《澜本嫁衣》则弥漫着血腥和绝望。风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细细读来,仍能看出两书之间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

(11)、七堇年的文字中处处体现着思想成熟的细腻和灵性,虽然被称为“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不过不同于安妮宝贝的自白似的慵懒和漫不经心,七堇年的文字相对于同时期作家显得更加沉稳,通透直白。

(12)、可以说,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七堇年创造了一种打破了散文和小说的边界、介于它们之间的新的文体形式,或可称之为“散文体小说”,这是七堇年的独有贡献。遗憾的是,她以她无意识的行为投入真情完成了这一创造;一旦她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意味着昨是而今非。

(13)、从《远镇》到《大地之灯》,以至后来的《灯下尘》,原生家庭与少年成长的主题在七堇年的笔下不断出现并深化。

(14)、我们是水瓶座。我们爱读书。这段友情始于《平生欢》,如同序言所说,“平生欢,喻素来交好。”从开始便注定了永久。这也许是命数。

(15)、封面绘制:《大地之灯》(新版) 七堇年著 《尘埃星球》王浣作品(18张)(新版) 落落著 《白色群像》肖以默著 《燃烧的男孩》 李枫著 多次《最小说》《最映刻》《最漫画》的封面

(16)、巍巍青山上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星月辉映的夜里,在峡谷深处沿路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寻。

(17)、在七堇年的作品中,写于十六岁前后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虽多少显得幼稚而有点虚张声势,但就其在她的创作历程上的意义看却不可不提。这是作者早年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远镇》、《蓝颜》等常被评论者提到的作品,共计17篇。

(18)、心里有个人放在那里,是件收藏,如此才填充了生命的空白。

(19)、的第一部散文小说集,是她的第二部单行本。全书收录包括序在内的19篇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作家郭敬明称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也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敬明由衷赞扬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这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也是一部异常深刻和饱满的成长记录。在众多或偏激或强说愁或疼痛苍白的青春文学领域里,七堇年的独树一帜必定引起所有人的瞩目。”2013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再版,特别收录七堇年中篇小说《少年残像》,再续温暖青春风暴!

(20)、看完全文,我觉得这是写得最好的两部分,而后简生遇到辛和似乎理应如此。对卡桑的收养,即是辛和的善良,人性中母性一面的光辉的展示,这种情感和淮照顾少年时的简生有些许的相似;也是简生的自我救赎,对淮照顾少年时的自己的一种回报。淮的生病,逝去,是对简生的救赎的方式,亦是人生的无常的表现。尽管淮是美好的,是值得被善待。但最后的疾病,逝去,也不得不让我们学会和这个世界和解,坦然接受一些命运的安排。卡桑尽管在城市中生活得还行,有养父母的关爱,不错的生活条件,真心的朋友。而她的心中却任然有着对故乡的思念,这正如少年时的简生一直对童年时的北方的乡村生活的怀念,她的这份情感与简生是一样的,而也只有她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所不能看出的简生的画作中表达的情感。遇到迦南,是她对心中的故乡的情感的一种寄托与释放,她以为迦南是能带回到记忆中那片青草地,但最终却遇到一个浪子。

2、七堇年作品研究综述

(1)、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够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并不属于将来的人。

(2)、今次,留下的是《平生欢》,里面是七你的签名。

(3)、馨品《将我漫长的时光投付于你的深情》 |065

(4)、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5)、可能在下一个平台出现的时候我会转到下一个平台。因为我不以运营它为生,所以没想过怎么发展。但是已经做了这个平台就好好去做里面的东西。你不管下一个替换它的是什么平台,都始终需要内容去填充,我的职业是内容创造者,需要生产内容去填充。当时关注的比如谁谁谁的博客,当时都很红,但是现在被替换了。我不是很担心平台。

(6)、作家。黄昏收集者。认为人生苦短,甜长。沿途只想多看风景,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7)、我生活中真的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大家因为我的职业可能对我说话小心翼翼的,我觉得这事挺喜剧的。我生活当中真的很普通书里写的跟我本人不是很像,很多时候你不能以一个文字所呈现的样子去揣测创作者的样子。

(8)、在稻城的城镇上过夜。雨声如泣,天已经黑了。在黑灰色的天地间,七月似深秋,因为极度寒冷,我们遍街寻找羽绒大衣。海拔升高,加上寒冷,母亲身体严重不适。我们只好放弃了翌日骑马去草甸再辗转亚丁的计划,原路返回。旅程在此结束。带着《游褒禅山记》式的遗憾,带着上路时的失魂落魄,离开了寒冷的稻城。

(9)、七堇年:我是一个比较平淡的人,现在的生活都太急躁了,大家的生活路径又一致的让人觉得挺绝望的。我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一种,可以做自己擅长及热爱的事业,过着一种相对安宁和幸福的生活,挺知足的。现在的生活。

(10)、那应该是最自以为是的年纪,怀揣着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所谓虚妄,却试图以运眷顾来获取梦想大学的幸福泅渡,已然陷入一张庞大的世事迷网,不自知,反还洋洋得意。拉扯之中,纠葛变成一则事故,情节却是语焉不详。

(11)、收纳空白 出版时间:2009-12 (每个版本均随书附有一个内有随机海报一张的信封和20张原画)

(12)、七堇年:最近特别杂,看的最多的还是叶嘉莹讲古诗词的,因为随时打开随时可以看懂。还有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的书,真的特别杂,杂志之类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归类。我觉得读东西要更系统化。

(13)、本书讲述了两代人的成长故事。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卡桑,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双双遇难;出生在北大荒的孩子简生,父母是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在他出生之后先后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一直到十岁,才被母亲接回大城市。十九岁时简生的母亲因为受贿案件而自杀。简生将卡桑带回城市,由于父母缺席的家庭抚养,两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欠缺。在成年之后的岁月依旧伴随着内心阴影,一直都艰苦地进行自我扶正与探索。最终他们用回报或者付出的方式,获得了各自的终极救赎和解脱。

(14)、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15)、七堇年:会的,看到有的时候会回复。这个不是我的职业,但是作为交流我都会去看,就跟我也会看微博一样,大家跟我聊得更多的是把我当一个受众吧,去倾诉,人真的是一个很孤独的生物,他不是说跟我聊什么,只是想倾诉一下。

(16)、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17)、生命若给我无数张脸,我永远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

(18)、在七堇年的作品中,写于十六岁前后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虽多少显得幼稚而有点虚张声势,但就其在她的创作历程上的意义看却不可不提。这是作者早年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远镇》、《蓝颜》等常被评论者提到的作品,共计17篇。

(19)、七堇年的文字中处处体现着思想成熟的细腻和灵性,虽然被称为“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不过不同于安妮宝贝的自白似的慵懒和漫不经心,七堇年的文字相对于同时期作家显得更加沉稳,通透直白。

(20)、再之后,七堇年出了一些被人心心念念的书,作品逐渐发表在各个平台上。从第一篇文字到现在,七堇年已经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了十二年,而她才将满三十。

3、七堇年作品推荐

(1)、成长和青春不仅仅是表现的主题,也是审美的对象。而事实上,成长之痛在七堇年这里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她看来,成长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矫情和想象虚构的一面:它虽非虚妄,但往往在无意间被青少年夸大,因而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疼痛的自恋和最终扬弃的过程。

(2)、“我本想写的是,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于是奋力奔跑。影子始终不离身,跑得越快,足迹越多,他最终气绝身亡。他不知道,如果就在树荫下歇息,影子就消失了,足迹也就没了,真傻呢。”

(3)、江湖称号:七堇年(ID:qijinnianweixinhao)

(4)、在后来,经历几多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何等脆弱,我才惊觉母亲予以自己的那种爱意——深情至不可说——以无怨无悔的形式,默默伴我多年。

(5)、成名十年,笔名只是一个旅行箱。在写作之旅中,被贴上各种托运标签。撕去“青春”“畅销”之类种种,留下痕迹难免。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程,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不同的灵魂行李。如今我只描述自己为,写作者,黄昏收集者,正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6)、七堇年: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宽容一些了。任何人经过成长之后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胸怀都会有所进步,对它的理解性包括了解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在看待事物的范围上跟以前不一样了。

(7)、可以说,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七堇年创造了一种打破了散文和小说的边界、介于它们之间的新的文体形式,或可称之为“散文体小说”,这是七堇年的独有贡献。遗憾的是,她以她无意识的行为投入真情完成了这一创造;一旦她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意味着昨是而今非。

(8)、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那么无奈地安慰我,又痛心地说:“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9)、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待。期待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争气。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期待,十八年如一日地偿付着无微不至的关爱。

(10)、故而在她身上集合了所有美好女性的完美品质,慈母和情人应有的品格都在她身上呈现出来:她美丽、大方、温柔、体贴和善良;她既浪漫,又现实;既有母性,又善解人意;她默默奉献,不计回报。虽然说,这是一个想象中虚构的人物形象,但因为其在简生“成长之痛”的叙述中充当的独特角色,很值得被分析。

(11)、如果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感情就更不能动人了。

(12)、而新书《无梦之境》围绕主人公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了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

(13)、七堇年,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泸州,原名赵勤,中国作家。

(14)、头顶着寂静的星辰,我在诗一般险峻的黑暗中,在不断行进着的未知危险中,渐渐,渐渐,找到一丝不畏死的平静。

(15)、这一次,七堇年呈现给读者的又是怎样一部灵魂之作呢?

(16)、在《大地之灯》中,作者在简生和母亲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淮”的形象。这是一个在年龄上几可以做简生母亲的女子,但她和简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而有暧昧的关系。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功能人物,她充当的是简生母亲的替代和补充,以帮助简生顺利地成长。

(17)、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少年残像》…………

(18)、无意看到一个diss独木舟毒奶粉丝的回答,想回复一下。

(19)、回复0欣赏文章《祝我们,相见不晚,欢如平生》。

(20)、它们在认识上的价值表现在,看似充满“种种矫情”的文字,表达的却是“真实而切肤”的“体会”。七堇年一方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苦闷、“痛苦”和“残酷”赋以“倾诉”的语调,感情虽略显夸饰,但十分诚挚;一方面又对成长中青春诸种命题保持自省和自审的姿态;这种既非沉湎亦非仅仅审视的矛盾姿态,使得成长和青春在七堇年的笔下已然成为审美的对象。

4、七堇年作品集在线阅读

(1)、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2)、高考完以后,有人去了远方,有的人依然在这个城市,好像每个人都顾不得彼此相伴。在这期间,曾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所有的回忆只是被深藏,但是却永远没有办法被遗忘。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仿佛又碰到了儿时的玩伴——七堇年伤痕的青春终被时光打磨成绚烂的珍珠,带着淡淡的酒香和绚烂的爱情弥漫开来,闪烁着,滚烫着。糖化,啤酒花儿,谷物,故事就像加了酵母般层层递进地发酵着,亦如啤酒的蜂蜜色从故事中流泻而出,凝聚着无穷无尽的光泽,正如具有魔法的颜料,将我周围的一切浸染,自身却毫不消损。

(3)、其中年年 被誉为天才画手。 现为上海最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ZUI)首席签约插画师

(4)、正因为此,收在这部集子里的作品,在文体上既非散文亦非小说。就单篇来看,其中大多归属于散文的范畴,因为它们以叙述者“七堇年”的口吻叙述,真实感很强,并非虚构类的文体(其中有些,比如《远镇》至多只能算是自传体小说)。但就整体而论,它们又非小说莫属。

(5)、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稻城是最荒凉的一段旅途。

(6)、有的读者来信我也会放在文章中。近期我回复过几封写的非常好的文章,我觉得自己的读者都写这么好真是不明觉厉。

(7)、可以说,七堇年是“80后”作家中难得地赋予成长的主题以美感的人。这样一种姿态,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有极为精彩而形象的表述:

(8)、书中对人性弱点的精彩呈现,对残酷青春的另类描绘,对生为女人的宿命的忏悔与抗争,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与生命沉思。

(9)、我个人比较不喜欢的是她写的《一粒红尘》。感觉只有文笔能够比网络小说好一点。情节架构、深刻、故事共鸣都较以往差了些。

(10)、《花朵之蓝》: 这就是成长吗?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 靠近,只是因为害怕孤独。 再见。我知道,若没有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11)、彼时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是史铁生《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在家里这么不成样子……”

(12)、那些间隙中的一块块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大地之灯·后记》)“黑暗”不会因为“灯”的存在而“消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地之灯》正是这“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而《澜本嫁衣》则是留给自己咀嚼和“消融”的“黑暗”。

(13)、母亲冷得发抖。她最终足够幸运地拼到了一辆出租车,凌晨才狼狈落魄地赶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14)、七堇年:过去的话最喜欢《平生欢》因为我写过的东西我也不会去看,在我印象里面应该是《平生欢》了。

(15)、(年年文笔也不错哦,在最小说上发过几次文字作品)

(16)、缘何别人看到了独立、自由、坚韧,而你看到的却是反面呢?

(17)、但七堇年也知道,这样的想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在稍后的《澜本嫁衣》中,她放弃了这样的想象,开始直面成长过程中残酷甚至残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灯》的纯净与希望,《澜本嫁衣》则弥漫着血腥和绝望。风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细细读来,仍能看出两书之间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

(18)、《大地之灯》中也不难看出台湾女作家简媜对于七堇年的影响,对简桢作品的引用,七堇年在《大地之灯》之中用的尤为甚多。《大地之灯》的每一章节开始的序言中都有简媜作品的语句,或节选自《四月裂帛》或是《落葵》等作品。

(19)、|《肃静。请屏住呼吸,向自然致敬。》留言节选

(20)、《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小七出的第一本散文集,散文但却有情节的故事类型。

5、七堇年作品的风格

(1)、故乡消失在命运的交错迷网之中,他们辗转千山万水,走遍世界各地,有过失落和庆幸,经历选择和后悔。

(2)、不过我还是很膜拜小说中那些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优美语句,七堇年的文笔很唯美很细腻。

(3)、在七堇年的笔下,成长不仅仅是噩梦,还是自我的反思和救赎。在“80后”作家中,七堇年是为数不多的写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反思的作家。七堇年的成长叙事充满了辩证的理性之光。《大地之灯》(2006)是七堇年写的第一部长篇;连同2008年出版的《澜本嫁衣》,截至目前,她的长篇只有这两部。

(4)、那些曾经无处安放,满得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经给与予我们多么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饰人生的平凡和落寞。

(5)、夏木南生《如今,她明白了生活的滚烫和污脏》

(6)、《少年残像》的故事有些俗套,和台湾电影《盛夏光年》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小说的时间线更长一些。

(7)、七堇年:每个作者有不同的类型,喜剧也是文学中的一个亚类型,我觉得真正的喜剧是文学中最悲的东西,真正的喜剧是荒诞吧。对于我所从事的写作来说,电影的类型是喜剧。小说喜剧本来在写作中就不构成一个类型。所以你可以说我写小说,当中肯定有喜剧的成分。我对喜剧的理解是高级的荒诞。更多的喜剧放在电影中讲,可能更适合。

(8)、《北方》:人与大地皆有着淡定朴素的容颜,昭示着千百年的平凡历史。如果我们不想对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9)、2009年 画集《琥珀》出版年: 20004

(10)、七堇年:其实也没有想好以后的作品会倾向于什么风格,因为我本身也在一个过渡期探索期。更多的关注的主题比如家庭,认得成长,社会关系,肯定去继续的。其实因为少年时候的写作时一种荷尔蒙倾诉,放血式的倾诉,现在的写作还是站在写作的门口慢慢的探索吧。

(11)、团队只是在给一些建议,现在是我在写。虽然团队很早的时候规划过一些东西,但是我觉得不能体现我的个性和我对自己的要求。怎么说呢,毕竟是一个品牌。别人通过这个平台去了解你这个作者。有老读者也有新读者嘛,他的个性和你的品位,审美层次和喜好也是紧密相关的,创作性的东西都是自己来的。 

(12)、以上,就是前两天唱KTV唱出来的感慨,全怪那首李宗盛的《山丘》。

(13)、2014年起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2015年主编岸口系列第一辑《近在远方》,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出版文集《灯下尘》。

(14)、《四重音》(消失宾妮)封面及内页插图,《AMO》系列绘本。《米鲁的小音乐》《桃子和她的鱼》《时光机》

(15)、但仅这两部就已奠定了七堇年在“80后”作家中的地位。《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十九岁前后写成的作品。相比同时代的“80后”作家游离于时代和历史的倾向,这部小说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把个人的成长放在时代、宗教和文化的背景中展开,因而别有深度和力度。

(16)、《无梦之境》不同于七堇年以往风格,具有极大的突破性。小说的类型可以归为“玄测小说”(SpeculativeFiction),或作者描述的“哲幻小说”,在具备玄幻、社会学、人类学等元素的基础上,模拟一个未来世界的蓝图,借以探讨对科技的反思。

(17)、七堇年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擅长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时代感的塑造,人物素描清淡却又回味悠长,现实主义风格浓烈,悲喜剧交织,笔触轻盈而内容沉重。

(18)、▲七堇年作品,新版《尘曲》2015年8月上市。

(19)、这也是为何我高考失落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我觉得我对不起她。

(20)、写青春文学的作者很多,但独木舟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个。自成风格,写出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独木舟的烙印。

(1)、如果不是远行,怎么会了解远方的每个陌生而绮丽的生命轨迹。

(2)、katiemiao《Bookriend》 |060

(3)、七堇年:内容的选择和策划是和团队一起商量,有新的想法和好玩的东西,值得分享,我就来写。都是很松散随意的东西,,不会因为这些内容影响写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我的生活观察,记录和照片。

(4)、因为,这整个一部作品集,都在塑造一个叫作“青春”和“成长”的主人公形象。集子里一篇篇看似无序而琐碎,其实是七堇年“赋形”“青春”以不同的侧面和投影,合起来是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

(5)、就它们表现的内容而言,这是成长期的少女关于成长的心路历程的写照,“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里面充满了成长期的少年所特有的困惑、苦闷和思考。想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成长历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6)、《少年残像》不属于七堇年的作品中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过是为了郭敬明发行的《最小说》中连载的故事。

(7)、成长和青春不仅仅是表现的主题,也是审美的对象。而事实上,成长之痛在七堇年这里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她看来,成长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矫情和想象虚构的一面:它虽非虚妄,但往往在无意间被青少年夸大,因而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疼痛的自恋和最终扬弃的过程。

(8)、就它们表现的内容而言,这是成长期的少女关于成长的心路历程的写照,“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里面充满了成长期的少年所特有的困惑、苦闷和思考。想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成长历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9)、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双重世界里,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从这一点来说,《无梦之境》较之七堇年以往的长篇小说,格局更大,视野更宽,更值得关注。

(10)、生活,旅行,然后有一些观察之类的。人是各有性格,有的人有事业心,动力很强劲,很入世的心态。但是我觉得写作者还是要放轻松一点。生活状态有千万种,可以理解为低调,更多的是一种人生选择。

(11)、我曾经说过,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感知到多一些的生之欢娱。明白归明白,但我在年轻时代,或许还将会绵延一生,因着性情深处与生俱来的暗调色彩,常不经意间就沉浸在如此的底色中。希望、坚持等等富有支撑力的东西,总是处于在临界流产的艰难孕育中,好像稍不注意,一切引诱我继续活下去的幻觉就消失殆尽。

(12)、▲最新作品《灯下尘》,2015年8月出版上市。

(13)、第一次离死亡这么近,第一次,想要豁出去的生。

(14)、应该说,在《大地之灯》中,虽然作者也看到了成长中的艰难和触痛,但她更愿意相信因了这“大地之灯”的照耀,成长便不再是噩梦和不堪回首;但作者十分清楚,“就像心之大地,朵朵光亮都是只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

(15)、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大早赶路三百多公里,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捂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和其他营养品。我由此越发细察什么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

(16)、在炫酷的时代表象下,呈现对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爱情与婚姻、人性善与恶等充满悖论的命题的哲性思索。

(17)、到今年,是我读你书的第六年,不长不短。想起人们说的“七年之痒”,真好,明年也算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叉口,又可以重新认识。要是可以,就让我陪伴你到下一个七年。

(18)、“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背起行囊,轻装简行,搭乘一辆漫长的列车,来到这座有你的城市,而你又来到有他的城市,他又在赶往她的城市……一个人生活在别处,行走在陌生的街道,寻找另一个未知的自己,触摸稍纵即逝的时光,不再害怕撕裂开内心的焦虑。这一刻,你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下一刻,我们是否会相遇?